河北省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用动物使用指南

时间:2021-10-20 14:40:08  作者:宋涛  点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教学中使用动物的原则性要求,包括实验前准备、动物的购买、饲养管理、

使用要求、实验后护理、安乐死、尸体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动物教学实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14922.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2.2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

GB14924.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质量标准

GB14924.2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GB14924.3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

国科发财字(2006)第398号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农业部公告第1149号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教学用动物animalsusedineducation

指以教学实验为目的,使用的各种动物。常见的有鱼类、两栖类、啮齿类、禽类、犬、猫等(表1)。

表1常见的教学用动物。

学科

教学用动物

潜在危害

易感人兽共患病

生物类

鱼类在体表皮肤上会有一些寄生虫、病毒、细菌,在养鱼的水里也会有一些病原体。

亲水气单脂菌肠炎、养鱼人肉芽肿

青蛙

两栖类动物,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游、跳、用舌捕食。卵生、发育变态。

细菌病:沙门氏菌感染

寄生虫病:绦虫病、曼氏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蟾蜍

两栖类动物,蟾蜍俗称“癞哈蟆”。能分泌出一种毒液。

家鸽

鸟类通过拍打翅膀会把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细菌散播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可能使人感染上疾病,如鹦鹉热,表现为高热、咳嗽等。

病毒病:禽流感、森林脑炎、乙型脑炎

衣原体病:鹦鹉热

家兔

1.昼伏夜动;2.喜干恶湿;3.胆小易惊;4.耐寒怕热;5.嗅觉灵敏。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兔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鹦鹉热

家鸡

同下

同下

小鼠

同下

同下

农业类

家鸡

1.代谢旺盛,怕热怕潮湿,抗病力差;2. 敏感胆小。3.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

病毒病:禽流感、乙型脑炎、森林脑炎、鸡新城疫;细菌病:结核病;寄生虫病:弓形体病;衣原体病:鹦鹉热;真菌:念珠菌病;附红细胞体病

猪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

细菌病: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钩端螺旋体病、猪丹毒

病毒病:乙型脑炎、猪流感、尼帕病毒病、口蹄疫

寄生虫病:猪囊虫病、血吸虫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真菌:念珠菌病

1.特权行为,喜好争斗;2.合群性强,喜好清洁;3.食性广,适应性强;4.喜欢干燥、厌恶潮湿;5.绵羊温顺老实,山羊活泼好动。

细菌病: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弓形体病、Q热、附红细胞体病

食草动物,反刍动物,睡眠时间很短,每日总共1-1.5小时。

细菌病:炭疽、结核病、布鲁氏

菌病、猪链球菌病病毒病:疯牛病、口蹄疫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弓形体病、Q热、附红细胞体病

真菌:念珠菌病

相对于其它动物,马是一种很温和的动物,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其它动物,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快速逃跑。马的胆子很小,随时保持警戒状态。马很容易被突然的声音(像鞭炮)吓到,很怕飘忽不定的东西,如汽球、旗帜等,也很怕细长的东西,如竹竿、雨伞等。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也很好奇,但是理解力很差。站着休息,快乐时会躺着打滚。

细菌病:炭疽、结核病、鼻疽、猪链球菌病

病毒病:乙型脑炎、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Q热、附红细胞体病

1.喜水、合群;2.喜欢杂食;3.耐寒性强;4.生活无规律;5.无就巢性。

病毒病:禽流感

细菌病:结核病

衣原体:鹦鹉热

真菌:念珠菌病

1.喜水性;2.合群性;3.食草性;4.耐寒性;5.就巢性;6.警觉性;7.夜间产蛋性;8. 生活规律性。

病毒病:禽流感

细菌病:结核病

衣原体:鹦鹉热

真菌:念珠菌病

医药类

小鼠

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仍保持一些野生习性。雄鼠好斗,性成熟的雄鼠在一起,易发生互斗而咬伤。

啮齿类动物身上携带一些人兽共患病,一般通过动物身上的跳蚤等寄生虫感染人类。

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

细菌病:鼠疫、猪链球菌病、钩体病、鼠伤寒沙门氏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等50多种

大鼠

大鼠一般情况下性格较温顺,很少主动攻击人,但被激怒、袭击或被抓捕时,容易攻击人。大鼠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经常咬人,或二鼠咬斗致死。

尤其是处于怀孕和哺乳的母鼠,由于上述原因,常常会主动咬饲养人员喂饲时伸进鼠笼的手。雄性大白鼠间常发生殴斗和咬伤。

啮齿类动物身上携带一些人畜共患病,一般通过动物身上的跳蚤等寄生虫感染人类。

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

细菌病:鼠疫、猪链球菌病、钩体病、鼠伤寒沙门氏菌、恙虫病

立克次体

等50多种

豚鼠

豚鼠体形短粗、身圆、无尾,性情温顺、胆小、不咬人也不抓人。

1.草食动物2.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体内缺乏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3.豚鼠对青霉素、四环素族、红霉素等药物反应较大,常在用药48小时后引起急性肠炎,死亡率很高。对麻醉药也敏感,麻醉死亡率高。4.抗缺氧力强,比小鼠强4倍,比大鼠强2倍。5.豚鼠在黄昏时活动。

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

细菌病:鼠疫、猪链球菌病、钩体病、鼠伤寒沙门氏菌、恙虫病

立克次体

等50多种

小型猪

小型猪体型矮小,性情温顺,成年猪体重

40kg以下。

病毒病:猪流感

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钩端螺旋体病

寄生虫:弓形体病

1.夜行性和嗜眠性家兔仍保留其祖先昼伏夜行的习性。嗜眠性是指家兔在某种条件下,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此期间痛觉减低或消失。2.胆小怕惊兔听觉和嗅觉特别灵敏,胆小怕惊。3.厌潮湿喜干燥4、食粪性5.啃食性6、家兔有产生阿托品酯酶的基因,兔内血清和肝中的阿托品酯酶能破坏生物碱。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

兔附红细胞体病

衣原体病:鹦鹉热

1.狗喜近人,易饲养。2.狗属食肉目,但早已失去了野生食肉动物的特性。3.雄狗在一起爱咬架,好斗,并有合群欺弱的特性。狗习惯不停地运动。4.狗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承受热和冷的气温。

狗的嗅觉很灵敏,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强,喜欢接近人,易于驯养。目前国际公认的理想实验用犬是Beagle犬。Beagle犬温顺,从不咬人,通过训练能很好的配合实验,是医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大动物。皮肤疥癣等

病毒病:狂犬病

细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破伤风、沙门氏菌病、伪结核病、

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炭

疽杆菌病、阿米巴痢疾

寄生虫:弓形体病、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棘球蚴病、蠕形螨病、Q热

猕猴、绿猴、灵长类

1.猕猴属昼行性动物,食物很杂,主要为素食,喜欢带甜的食物。2.猕猴有一个非常僵化的社会等级系统,猴群中总有一只占据支配地位的雄猴“猴王”。3.猕猴经常整理自己的皮毛,清理皮屑、异物和寄生虫。4.猕猴四肢粗短,有五指(趾),手的拇指,脚的大趾和其他指(趾)相对,能握物、攀登。

病毒病:艾滋病、埃博拉病、猴痘病毒、SARS、马尔堡出血热

细菌性痢疾

为昼夜活动的食虫类,攀缘流窜,行动敏捷。体小,易受惊,如长时间受惊、外于紧张状态时,体重下降,睾丸缩小,臭腺发育受阻。一般单独活动,食物以虫类为主,也可食用幼鸟、鸟蛋、谷类、果类、树叶等。繁殖力强,但存活率低。

病毒病:艾滋病、埃博拉病

斑马鱼

习性: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种鱼混养。爱在水的上层活动,具集群性。

繁殖: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1.生性孤独、嫉妒心强;2.肉食性;3.喜爱清洁;4.运动快速、隐蔽、善于爬高;5.夜游性。不易成群饲养,繁殖较困难。发情期有心理变态,饲养中涉及到动物心理学问题。

细菌病:鼠疫、沙门氏菌病、炭疽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破伤风、猫抓病

病毒病:狂犬病、艾滋病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蠕形螨病、皮肤疥癣、阿米巴痢疾等

4实验前准备

4.1饲养和实验设施条件

4.1.1开展教学实验的机构应配备所用动物相应的饲养和实验的场所、设施、设备,并取得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4.1.2实验动物饲养和实验环境应符合GB14925中的相关规定,达到普通环境及以上水平。

4.2人员条件

4.2.1饲养人员应具有所用动物饲养相关的教育、从业或培训经历,并具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及相应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资质。

4.2.2实验动物医师应具有所用动物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或培训经历,并具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及相应的实验动物医师资质。

4.2.3从事教学实验的教师应具有教学实验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或培训经历,并具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及相应的实验动物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资质。

4.2.4参加教学实验的学员应经过实验动物理论课教学,充分了解所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保定、操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4.2.5开展教学实验的机构应配备教学实验所需的各类教职人员,并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必要的包括动物福利在内的培训活动。

4.3福利审查

4.3.1涉及实验动物的教学实验,应由所在机构的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IACUC)或相应职能组织对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和过程监管。通过审查的教学实验项目方可开展。

4.3.2长期的实验动物教学实验,在运行2~3年后应由IACUC重新审查。

5动物购买

5.1购买需求的确认

教学实验负责人以IACUC批准的实验方案为依据,计算所需实验动物的种类、微生物等级、年龄、数量及性别。经实验动物部门负责人确认后,按所在机构的采购流程办理。

5.2供应机构的选择

5.2.1购买实验动物之前,应对供应机构进行调查和比较。应选择有较好信誉及动物质量控制较好的正规机构。

5.2.2对于实验确实需要,且没有正规来源,需要从市场、养殖场、农场等特殊来源购买的动物,应经过严格的隔离检疫,排除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规定的动物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对教学实验有影响的疾病之后,方可使用。

5.2.3禁止使用来源不明的动物作为教学用动物。

5.2.4签订购买协议时,应明确购买需求、时间和运输方式等。

5.3供应机构的职责

5.3.1供应机构应提供动物的品种品系说明、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病原检测报告(近三月内)、免疫记录及生长记录等资料。特殊来源动物不做此要求。

5.3.2教学用动物应达到GB14922.1和GB14922.2规定的普通动物及以上级别要求。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的动物应排除5.2.2中规定的疾病。

5.4运输要求

5.4.1应采取保障动物福利的运输方式,以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质量和健康安全。

5.4.2运输工具应有外包装和标签,能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空间、温度和通风,尽量避免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5.4.3运输工具的空间应符合GB14925中的有关要求。运输工具应有一定的抗击强度及防护装置,以防止动物逃逸。

5.4.4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运输工具的晃动,而使运输工具内的动物受伤。

5.4.5运输过程应符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及实验动物运输相关标准中的要求。

5.4.6运输时间超过6h的,中途应有加食、饮水和休息等措施。

5.5接收要求

5.5.1动物运达后,应由实验动物医师和饲养人员核对购买协议、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病原检测报告、免疫记录等,检查运输工具是否有损坏,判断在运输途中动物是否受到创伤或应激,在确认无误后签收。

5.5.2接收后,将动物安排至接收室,由专人管理。应对动物进行编号,记录来源、种类、年龄、性别、原编号、体重、临床症状等资料。

6饲养管理

6.1检疫观察和健康检查

6.1.1教学实验机构应把动物的健康作为其最大的福利要求。

6.1.2新购进的动物根据物种特点设置检疫期。

6.1.3由饲养人员负责每天观察记录动物的活动、精神状况、食欲、排泄、毛发等。

6.1.4对检疫期出现异常的动物应立即隔离观察。若怀疑传染病则需进一步做病原检测。

6.1.5对患非传染病动物应采取治疗或淘汰等处理措施,并探讨是否适合用于教学实验。

6.1.6对确定患有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应作安乐死处理。动物尸体及其所接触物品、所在的房间应进行彻底消毒。

6.2饲养

6.2.1应由专人饲养,根据动物种类确定每天喂食时间。中大型动物宜每天喂食两次以上,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定时。

6.2.2喂食的饲料应具备质量合格证,符合GB14924.1、GB14924.2、GB14924.3有关要求。

饮用水应符合GB14925有关要求。

6.2.3不同来源、不同品系的动物不宜放在同一饲养笼或室。

6.2.4饲养室应有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饲养室。

6.2.5应每天观察动物的活动、进食情况,粪便性状,毛色、饮食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作出相关处理措施。

6.2.6每次喂食、给水、更换垫料和打扫过程中,应尽量轻拿轻放,减少噪音,注意安静、清洁、卫生,严禁任何影响动物健康的行为。

6.2.7应每天记录饲养室的温度和湿度,并注意通风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解决。

6.3饲养用具的清洁消毒

6.3.1动物饲养用具应定期清洁、更换、消毒。喂食、饮水器具应每天更换,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笼架及插盘每天清洁,保持洁净。

6.3.2动物饲养用具在每批实验完成或闲置2个月以上,应重新清洗、消毒后方能使用。

7使用要求

7.1抓取和保定

7.1.1应由有经验的教师或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学员抓取及保定动物。

7.1.2根据动物种类,采取不同的抓取、保定方式和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7.1.3在动物保定后,交由学员麻醉及进行实验操作。

7.2麻醉

7.2.1非麻醉状态的实验操作,仅限于备皮、抽血、输液、标记等简单操作。

7.2.2切开皮肤及内窥镜操作,均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7.2.3动物麻醉可根据实验需要,采取气体麻醉、静脉麻醉或局部阻滞麻醉等不同方法。

7.2.4麻醉过程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及应激状态。

7.2.5麻醉前禁食:为中大型动物在减少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呕吐的危险,麻醉前8~12小时应禁食。

7.2.6麻醉前所有动物均应称重,计算实际使用药剂量。

7.3实验要求

7.3.1实验前准备

7.3.1.1实验人员应明确实验内容,准备麻醉剂、止痛剂、实验用药、敷料以及器械等。

7.3.1.2参加教学操作的学员应具备一定的动物实验技术基础,熟悉动物的抓取和保定、动物品种的鉴别,与实验操作有关的动物解剖生理特点、注射给药、安乐死方法、活体动物取样及疼痛评估、止痛和麻醉方法等。

7.3.2实验操作

7.3.2.1应在有资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预定的实验操作。

7.3.2.2学员在验操作前须充分预习当次实验操作的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技术要求,熟知实验操作对动物可能的影响,避免给动物带来疼痛和应激刺激的不必要操作。

7.3.2.3实验操作过程按照实验方案内容进行。

7.3.2.4进行活体操作后的动物,应在动物麻醉复苏前处以安乐死。

7.3.2.5因特殊实验目的需要通过复苏观察实验操作效果的教学实验,应经过IACUC批准。

7.3.2.6不鼓励重复利用经过麻醉及复杂外科实验后的动物。

7.3.3人员防护

7.3.3.1实验教师应指导学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穿戴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实验前后应洗手清洁。

7.3.3.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动物的咬伤、抓伤等,避免直接接触动物体液和组织样本,预防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出现情况及时就医。

7.3.4实验记录

7.3.4.1教师应记录对动物实施的实验处理(步骤)、操作效果及动物状态。

7.3.4.2学员应将所需的动物实验数据和记录保存下来。

7.4实验后护理

7.4.1麻醉复苏期间的体温维持

7.4.1.1动物体温应维持正常成年动物体温。

7.4.1.2应将动物放置在安静、保温的饲养笼内,实验人员随时观察。

7.4.1.3可使用热灯、毛巾、毛毯等作为动物保暖措施。

7.4.2麻醉复苏期间的护理

7.4.2.1应注意复苏期间动物出现气道阻塞、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7.4.2.2应避免侧卧时间过长导致的肺脏郁血及重力性肺炎。

7.4.2.3应注意复苏过程中的疼痛与其他健康问题,必要时施用镇痛剂或治疗措施。

7.4.3麻醉复苏后的护理

7.4.3.1应注意动物的采食和排泄等主要生理功能变化和实验后疼痛的行为学表现。

7.4.3.2应每天监视动物在实验后的感染情况、切口愈合及包敷是否适宜,并给予相应处理措

施。

8安乐死

8.1实验结束后,应由实验人员将动物安乐死,不做任何他用。

8.2动物安乐死的方法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9尸体处理

9.1动物的尸体和组织严禁随意摆放、丢弃、食用或出售。

9.2应装入专用尸体袋存放于尸体冷藏间或冰柜内,集中做无害化处理。

9.3感染性动物实验的尸体和组织应经高压灭菌后传出实验室再做相应处理。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德信体育 -【德信体育全站体验】一站式畅玩所有精彩内容!


 地址: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学院路113号    邮编:066600      联系电话:0335-2039062

Baidu
sogou